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

通信软件工程专业介绍

一、专业培养目标及招生方式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对接重庆市“33618”五千亿级产业集群“软件信息服务”以及国家战略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5G+6G、云计算、人工智能、智能互联等技术方向,培养掌握通信软件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技术研发、工程实践能力,胜任通信应用软件开发、智联通信系统集成开发、通信软件工程项目管理等中高端技术岗位,适应行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2)招生方式

高职分类考试招生或秋季统一考试招生;基本学习年限为4年,弹性学习年限为37年。

二、专业特色及优势

本专业前身为通信系统运行管理专业,有20余年办学基础,特色优势如下:

l  高职院校竞争力排行榜专业排名连续5年全国第一;

  华为ICT大赛全球总决赛奖项数全国第一;

  学生考取华为HCIE(行业顶级认证)证书数重庆第一;

  国家级骨干专业;

  华为深度共建示范专业;

  重庆市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专业;

l  国家级“黄大年”式高校教师团队所在专业;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得专业;

l  重庆市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专业。

三、专业人才培养及就业情况

本专业对接华为技术和职业标准,聚焦ICT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累计为社会培养毕业生3000余人,考取华为职业认证2500余人,其中HCIE专家级认证150余人。毕业生专升本率超过70%,就业率99%,就业单位包括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成都铁路局、重庆轨道集团、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深信服、锐捷网络、荣耀终端、赛力斯等行业领军企业,首次就业平均薪资达6000元,7%毕业生首年就业年薪超20万元。

学生在世界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团中央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人社部全国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华为ICT大赛全球赛等赛事中获得国际奖项16项、国家级奖项60余项、省部级奖项120余项。

IMG_256

四、师资队伍

专任教师26人,其中博士5人、高级职称14人,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东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11人具有行业龙头企业一线工作经验,同时长期聘有行业优秀工程师30余人担任兼职教师;建成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部级教学团队2个;全国五一巾帼标兵1人,省部级人才16人,6人持有华为HCIE专家级认证证书。

教师科研服务能力突出。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制定行业和地方技术标准6项;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9项、横向课题14项,取得发明专利授权21项。实施科教融汇,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和科研团队,取得国家专利37个,发表论文30余篇,奠定科研和技术创新基础。

IMG_20240608_180658 QQ图片20240812142657

五、校企合作

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开展深度产教融合,共建“重电-华为ICT学院”,连续10年获得“优秀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称号”(全国唯一所院校获此殊荣),被华为授予全国唯一的“产教融合示范校”称号,合作案例入选教育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社会影响力高。联合华为共建ICT产业链校企联盟,聚集国内200余家ICT优秀企业,为毕业生建立零距离高端就业渠道。

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中信科移动公司、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神州数码网络有限公司等30家通信、软件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建成校外实训基地12个。

  2-7

六、实训基地与科研平台

与世界一流通信技术公司合作,建设5G+行业应用基地、空天地一体化网络实训基地,是国内高校目前唯一实现从接入网、承载网到核心网端到端覆盖的信息通信全网的实训体系,包括数据网组建与维护、存储与云计算技术、移动物联网、通信软件程序设计、智能计算、虚拟化&SDN技术等专业实训室16个,实训开出率100%,实训条件全国一流。

建有“重庆市网络通信工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电子信息应用技术推广中心”“中国科协海外智力工作站”等3个省部级科研平台,聚焦智联通信产品、应用系统和网络架构的设计与开发应用研究。

 IMG_20240608_180628IMG_20240608_180234

七、课程体系

对接工程教育认证体系,实施“基础平台+岗位模块+微专业模块课程体系,每个模块与一个或一类职业岗位(群)对应,微专业模块采用跨专业教学模式选修我校其它职业本科专业核心岗位课程,培养学生交叉学科的融合应用能力。

本专业核心课程包括通信软件前端开发、通信软件后端开发、微处理器和嵌入式开发、智能互联通信技术应用、云平台技术应用、通信软件测试、通信软件工程项目管理等。

八、学历提升

优化课程安排,织优秀师资强化相关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和后续学历提升奠定基础。学生可攻读本专业领域硕士学位(如信息与通信工程、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通信工程等),也可以攻读计算机类(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工程、人工智能等)、电子类(如电子信息、电子科学与技术等)、管理学类(如工程管理、项目管理、技术转移等)等相关硕士学位。



地址: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通信工程学院智联楼B座 | 邮编:401331 | 院办电话:023-65926039
版权: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 | 渝ICP备12004063
招生咨询:023-65926027 

微信公众号

招生咨询Q群